关注: 发表时间:2021-01-20
新冠肺炎已经在全球肆虐了将近一年,在2020年的尾声,终于陆续迎来了疫苗上市的好消息。
当前,北京市正有序组织九类重点人群接种新冠疫苗。市卫健委副主任高坚透露,截至1月11日11时,北京市接种新冠疫苗人数突破100万,全市接种工作整体平稳有序,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。全市共运行新冠疫苗接种点241个,预计春节前可完成首批重点人群的接种。关于疫苗需要打几针?怎么打?打完后能不能摘口罩?
提前了解一下新冠疫苗须知还是很有必要的,尤其一些孕妇、高血压等人群,更应该注意,此时此刻,做好该做的就行,比如好好戴好口罩!
2.普通人什么时候可以接种?
答:按重点人群、高危人群、普通人群“三步走”,中国的疫苗接种按照“三步走”策略。
第一步,2020年12月15日启动重点人群接种,包括冷链物品检验检疫人员,口岸装卸运输人员,交通运输人员,出国工作学习人员, 边境口岸工作人员,医疗卫生人员,公安、消防、社区工作者等相关人员,水、电、暖、煤、气等相关人员,以及物流、养老、环卫、殡葬等相关人员。
第二步,是对高危人群开展接种,比如老人、有慢性基础疾病和糖尿病等人群,他们感染之后,发生重症和死亡的风险比较高。
第三步,对其他普通人群进行接种。
“三步走”是根据疫苗的产量和对风险、危险因素的判断科学合理设计的,会根据疫苗产量的逐步增加来推进疫苗接种。
3.多大年龄的人可以接种新冠疫苗?
答:接种人群年龄,目前是在18岁到59岁之间。
4.哪些人群不能接种新冠疫苗?
1.怀孕期妇女;
2.超出疫苗紧急使用授权的年龄段的人群,如年龄<18岁或>59岁;在非紧急使用期间,根据疫苗说明书确定的适用人群接种疫苗;
3.对疫苗中的任何成份过敏、患有严重急性疾病、发热或慢性疾病急性发作期的人群;
4.既往接种病毒类疫苗出现过严重异常反应且鉴定结果为疫苗相关者。
5.接种新冠疫苗后抗体可持续多长时间?
答:新冠肺炎病毒发现的时间还不长,所以现在说这个疫苗能够保护多长时间还为时过早,还不能下这个结论。目前证据提示,抗体在6个月以上仍能维持较高水平,达到世界卫生组织规定要求。
6.接种新冠疫苗可能会出现哪些不良反应?
答: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,常见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:头痛发热,还有接种部位局部的红晕,或者出现了硬块,另外还有一些人有咳嗽、食欲不振、呕吐、腹泻这样一些常见的不良反应。
7.如果出现不良反应怎么办?
答:接种对象完成接种后,应在接种现场留观30分钟方可离开,现场工作人员会告知受种者接种新冠疫苗常见不良反应、注意事项、后续健康状况观察、处置建议以及联系方式等。回家后出现了不良反应相关症状,报告接种点工作人员,必要时及时就医。
8.新冠疫苗能和其他疫苗一起打吗?
答:不建议与其他疫苗同时接种。目前国内所有可及的新冠疫苗均为灭活疫苗,相对来说安全性也较好。不过,对于新冠疫苗这个疫苗家族新成员,我们建议在接种时间上最好能与其他疫苗分开,相隔至少两周以上,尽量减少非预期的相互影响,同时也需要密切观察接种后的反应。
9.打了新冠疫苗,是否还要继续戴口罩?
答:到目前为止,任何疫苗的保护效果都不能达到100%,少数人接种后仍可能不产生保护力或者发病。目前,人群免疫屏障尚未建立。因此,接种疫苗后仍需要做好戴口罩、勤洗手、开窗通风、保持社交距离等个人防护措施。
10.接种新冠疫苗后还要做核酸检测吗?接种证明能否替代核酸检测报告?
答:接种疫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感染风险,但任何疫苗的保护效果都不能达到100%,必要时仍应配合相关部门进行核酸检测。